很多南方朋友来了北方才知道,原来北方的汤就是小米粥、大米粥、玉米粥。而在南方,这些统称为“粥”,汤就是汤,没有别的歧义。尤其是在广东,广东家庭的晚饭不是问“今天吃的什么菜?”而是说“今天喝什么汤?”
目前,煲汤已经成为了广东家庭主妇们的必修课,食材与药材搭配,经过数个小时熬制才能成功。“煲汤文化”也是广东省具有代表性的特征,当地有句俗语叫“宁可食无菜,不可食无汤”,可见广东人对汤的钟爱之情甚之又甚。
很多人都好奇,同样的食材,为什么广东人煲出的汤就这么好喝?首先要了解一个知识,在广东,“煲汤”和“炖汤”是两回事。在北方人眼里,煲汤和炖鸡、炖排骨一样:加水加食材上锅炖。
而广东的炖,是将食材与水装在“炖盅”里,盖上盖儿密封,再把“炖盅”放在有砂锅中水浴加热。整个过程中,炖盅里的水虽然有100度,但却不会沸腾,是比较静止的状态,这样炖出来的是清汤,优势是能保证香气和营养,不会随水蒸气喷出,一般用来做肉食。
煲汤则是将食材与水直接加热,让食材尽情的在水中翻滚,易出油,煲出来是比较浓稠且浑浊的汤,这种适合做骨头汤或者蔬菜,对于广东人而言,“炖”和“蒸”差不多;而“煲”则和北方人眼里的“炖”一样,只是过程更加细腻一些。
煲汤是个细作活,要想将食材的味道完全融入汤里,需要大量的时间。一般情况下,准备中午喝的汤,从早晨就要开始准备。广东人煲汤讲究个“煲三炖四”,意思就是煲汤需要煲3小时,炖汤则是4个小时,但实际情况却是,不能完全按照字面意思理解。